Copyright 2015-2024 帮众人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5123571号
近日,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在电脑端亮相,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。鸿蒙电脑由华为历时5年,集结上万名工程师、联合20多家研究所共同完成,积累了超过2700项核心专利。

鸿蒙的成功是属于长期主义者的胜利。去年10月发布的原生鸿蒙也是“十年磨一剑”,实现国产操作系统的全面突围。事实上,开年以来,从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到《哪吒2》屡破票房纪录,“长期主义”成为解读这些现象级产品的一个高频词:DeepSeek深耕底层技术,持续创新和优化大模型架构,得以一鸣惊人;《哪吒2》团队“死磕”5年,对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特效精益求精,终得爆款。
但有人持不同意见:成功者的故事尽可大书特书,可他们也许只是“运气好而已”,在讲求效率的当今社会,凡事还是要主打一个“快”字——快速抓风口、快速拿项目、快速出成果,长期主义太“低效”了。于是我们看到,有的科研人员过度追求短期成果,忙着申请项目、发表论文,却忽视了对核心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;有的科技企业倾向于“短平快”项目,不愿在周期长、风险高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上下功夫。
这种观点和做法是对长期主义的误读。诚然,任何成功都可能存在运气成分,但长期主义者的胜利,源于其对科技创新本质的深刻洞察和选定战略方向后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坚持。科技创新尤其是底层技术攻关具有“长周期、高风险、慢回报”的特征,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、失败和改进,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。信奉长期主义的人坚信,真正的战略优势,藏在那些“短期看不到回报,却决定未来生死”的坚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