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首页 > 今日新闻 > 龙年车市“大降价”,但奇怪的是,学精的消费者不太感兴趣了?

龙年车市“大降价”,但奇怪的是,学精的消费者不太感兴趣了?

发布时间:2024-02-22 23:05:37 发布用户: cuiniao123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
去年3月份,湖北省推出1个月购车补贴政策,联手车企打造“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”,后续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数十城市,以及40余家车企参与,降幅国内罕见,成为车市前所未有的“价格战”。

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,车市“价格战”从去年年头打到年尾,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以至于2024年还没等到3月份春暖花开,仅仅在龙年开工第二天,“价格战”便提前开打。

这一次,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率先扔出“王炸”,DM-i车型首次进入7万元区间,“电比油低”的口号很是吸睛,随后北京现代、五菱、长安启源、吉利、别克、哪吒、零跑等车企纷纷跟进,宣布多款车型大降价。

 

电光火石之间,大战一触即发,各路车企似乎摆出了架势,这场“价格战”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,如果不能把对手击败,就只能让对手踩着自己的尸体走过。

话说的虽然有些残酷,但这就是此刻车市的现实。正如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2024年车市的预判那样,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“血海”竞争的第一年,一场激烈竞争中的“厮杀”在所难免。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,“价格战”将会在2024年全年打响,只有分出胜负成败之际,才能暂时性告一段落。

市场反应稍显平淡

或许是去年3月份“价格战”开打时,汽车行业从业者都没见过这股架势,有种被一下子整懵的感觉,再加上舆论端的渲染,使得公众的情绪被迅速调动起来。

这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方面是部分消费者原本就有购车打算,而看到优惠政策后快速行动,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占到了便宜;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消费者的谨慎,更加的持币观望,生怕自己成了镰刀下的“韭菜”。

 

两种情况综合起来看可谓喜忧参半,喜的是主机厂和4S店的销量数据确实好了一些,忧的则是利润倒挂,价格体系紊乱,冲击了车市的健康秩序。

那么,龙年开局时刻的这波“价格战”打响之后,市场的反应如何?消费者还像去年那样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吗?

对于此,笔者咨询了郑州市郑东新区比亚迪王朝网4S店市场经理,据其介绍,从网络舆论来看比较热闹,但实际收订还不太理想,因为年前提车的,该提都提过了,整个2月份比较淡。

 

“价格因素不太好说,真正想买车的消费者不会再观望,而犹豫不定的消费者总是等待。现在的客户逐渐趋于平淡了,不会再出现之前乌央乌央的局面。”该店市场经理进一步说道。

与此同时,笔者咨询了郑州市二七区广汽丰田4S店负责人,了解这波“价格战”对头部合资品牌的冲击,以及消费者现在的状态是否受影响。

 

该店负责人告诉汽车情报新媒体,这几天店面受到的影响并不大,反而是近期全国多地的降雪等恶劣天气,以及郑州本地暂时不限行,使得大家对纯电动车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。另外就是一些插混车型的亏电油耗,其实还没有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油耗低,消费者在使用后发现插混的优势并不明显。

管中窥豹可见一斑,经历去年一整年“价格战”洗礼后的消费者,已经回归冷静,此刻对于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躁动不安了。并且消费者实际检验产品后,对各技术路线的优劣有了自己的独立认知和判断,不会被网络上各种声音带节奏,这或将是2024年“价格战”很不一样的地方。

尾部品牌会被逐一“吃掉”

无论消费者对“价格战”是否关注,都改变不了车市进入“淘汰赛”这一发展进程。随着头部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并随时调整售价和定位,市场份额正在被快速分食,小鱼吃小鱼,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很残酷。

这种形势在1月份的销量端已经体现得很明显,直观表现在当月长安自主、吉利、比亚迪和奇瑞自主的销量均突破了20万辆,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头部品牌打“价格战”的原因在于把市场份额更多的掌握到自己手里,逐渐把尾部弱势品牌给“吃掉”,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。

当下陷入舆论漩涡的高合汽车便是典型案例。据红星新闻实地调查报道,高合汽车位于江苏盐城的工厂产线未见运转,1月生产已现停滞,并且高合汽车大楼门口已经被贴上封条,盐城工厂负责人、华人运通制造总经理魏大卫表示丁磊手上没钱,也无法回答何时能解决工资等问题。

 

众所周知,造车新势力的商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车企,其精髓在于积累大量用户,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用户为车型买单,即便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也不用担心。但随着“价格战”的此起彼伏,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不再用真金白银给造车新势力“投票”时,麻烦事儿也就来了,如同当下的高合汽车一样,没有销量就意味着自身模式不被市场和资本看好,而融资就无从谈起,在很短的时间里企业就会轰然倒下。

这也是为什么包括蔚来李斌、零跑朱江明等新势力老板统一提到了要在2024年降低成本,李斌甚至还表示省下每一度不需要用的电,省下每一张不需要的文件打印等。从一家千亿上市公司老板口中听到这样的话,你就能明白新势力车企在“价格战”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,的确是关乎生死。

 

在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,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,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,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“价格战”。规模决定成本和企业生存状态,多数厂商优先保份额,必然形成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加剧。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,竞争注定非常激烈。

【结语】2018年,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已经超过了487家。但到了2023年,有数据显示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。也就是说,短短五年时间已经有超过40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消失。而随着2024年“价格战”的快速打响,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变少,或许真的会像现在的手机市场那样,仅剩下不到10家左右,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见证历史吧。

Copyright 2015-2024 帮众人 版权所有  京ICP备2015123571号